預防跌倒,營造居家安全
職能治療師 謝欣儒
防跌是每個人都要提早注重的議題,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甚至每12人就有一人嚴重跌倒需要住院,跌倒後也會有許多併發問題,不僅是骨折、頭部創傷等身體損傷,還會引發跌倒恐懼症、失去自信心,甚至老年憂鬱症,都會造成後續更大的醫療支出甚至失能,不得不慎防。
而所謂預防重於治療,這些意外都可以透過居家環境的調整來預防,若預防得宜,反而是賺得了健康的生活,又省下後續龐大的花費呢!但要怎麼營造一個不容易跌倒的安全居家呢?根據國健署的防跌三大指標,我們應該注意以下三大重點:
1.充足照明:許多跌倒都發生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昏暗的樓梯間……等,照明不夠充足的地方,因為視覺是維持平衡很重要的能力;然而隨著年紀,年長者的視力退化,昏暗處容易視線模糊,也不易察覺高低落差,便容易跌倒。故平時要維持明亮、但不至於眩目的燈光,也可以盡量把燈的開關設置在床旁邊,讓長者在床上就可以輕易的切換燈光,甚至可利用感應燈、遙控燈、夜燈等產品,來保持光線明亮。
2.居家防滑:滑倒或絆倒是跌倒原因排行榜第一名,我們可以針對容易滑倒的地方重點進行防滑措施,例如:床邊設置防滑地墊,或者平時可視狀況穿防滑拖鞋;浴室則需要保持地面乾燥,地磚也選用表面較粗糙的防滑地磚,平時也要常常刷洗地面,讓皂垢、水垢不會填滿地磚的孔隙,造成防滑效果下降。現在市面上也有防滑地墊、防滑貼條、防滑噴劑等,須注意每項產品的實際防滑效果,例如有些防滑地墊會被水沖起來,有些防滑墊踩上去會移動,就要避免使用,並改用底部有吸盤或粗顆粒、防滑力強的地墊。
3.輔助扶手:除了濕滑的地板,轉身、跨階、變換姿勢時,也是容易發生跌倒的時機點!故在長者活動的動線上安裝適當的扶手,例如床邊、馬桶旁、較長的走道等,可以提供長者適當支撐,也可達到引導身體移動之功效。扶手的安裝需要搭配環境評估,以及整合其他步行輔具的使用,例如若使用助行器或拐杖,則需考量安裝扶手後,空間是否過於狹窄而不利輔具通行;若環境不適合安裝扶手,也可以高度適當、穩固的家具替代,或者使用免釘扶手協助,但應審慎評估其穩固性,避免不穩造成危險。然而,扶手要怎麼安裝才適當呢?其實扶手安裝的高度、距離、方向,都有因應生物力學的根據,例如協助從馬桶站起的直向扶手,應安裝在距馬桶前緣約27公分的位置,方可引導身體往前,有利站起,若否,則身體直挺挺的坐在原地,就會非常難以站起了;如果想知道安裝扶手的通用原則,可以參考內政部公布的《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或者可以洽詢相關單位進行居家評估,例如:職能治療學會、各縣市輔具中心,或者出院時尋求醫院提供協助。
除了以上的大原則外,以下也補充其他常見的居家防跌安全守則:
1.動線上應保持暢通,清除地板雜物,並且沿途設有穩定扶持物,避免絆倒。
2.可設置跌倒通知裝置,例如跌倒偵測手錶/掛鍊、紅外線跌倒偵測器、求助鈴,這種裝置會發送通知到手機,以利照顧者快速採取後續行動。
3.可在高低差邊緣設置反光貼條,提醒長者注意,避免因退化的視力造成危險。也可以透過設置防撞貼條,削減撞上櫃子時的衝擊力道。
4.當長者在外行走開始會不穩時,就可以考慮使用步行輔具,例如:單拐、助步車、助行器來增加穩定性,助步車甚至提供休憩的座位,來增加長者平時在社區活動的範圍,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社交互動的自主參與,促進身心健康。
政府目前也有針對無障礙設施以及輔具提供補助,協助民眾更順利營造居家安全。若有長照資格(需經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身障資格,可向輔具中心諮詢,有補助資格的話,將會視項目需評估與否,由專業輔具評估人員協助評估適合的輔具,給予建議;臺北市民也可申請社會局「臺北扶老·軟硬兼施」服務,由相關人員到宅協助弱勢長者居家安全簡易修繕及生活輔具。相關資訊皆可上「臺北市輔具資源整合資訊網」查詢。
健康安全的生活,不僅有賴平常體適能的維持,還要加上環境安全的營造,定期檢視和改善防護措施,便能確保家人們在一個更安全的環境中生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