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確定的職涯規劃思考(下)

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

 

  • 新世代職涯規劃非朝九晚五穩定工作而是創造更高時間單價的個人規劃

  對於相對弱勢的二度就業婦女或逐步邁向中、高齡的勞工而言,在工作人口的平均年齡屢創新高的就業市場,想要找到長期而穩定的工作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在思考下一步的當下,若不能找出能夠自主發展的工作模式,將會是在職場上困坐愁城、束手無策的一群。

面對即將發生的各行各業自動化,未來的工作職缺將會大幅縮減;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會讓職場上的聘僱關係出現變化,大家熟悉的固定月薪、朝九晚五典型就業模式,也會有所調整;目前大家眼中的非典型就業,可能會是未來最典型的就業模式。因為未來除了能駕馭自動化服務的高階知識工作者的職務之外,一般庶務性的職務都將會消失。唯一能在自動化過程存續的工作形態,一定是屬於富含專屬價值的「親自服務」(in-person service)工作,而這樣的工作型態,肇基於工作者因興趣產生的專業與熱忱的投入。這樣的工作沒有標準化的技術門檻,而是充滿個性化的獨特質感,這些利基型的商品或服務,正是網路能夠發揮強大力量之所在,可以迅速、低成本的進行配對以擴充市場,找到願意為特別的專門技能付出高價的顧客或雇主。

人的經濟產值無非是工作時數與時間單價的相乘效果,在資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數位革命世代中,能夠被大量複製的產品或服務,生產成本都相當低廉,唯有獨特、無法複製的經驗,才能產生高價位的時間單價。所以,如何讓自己能夠積極的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或專長,或是找到能夠協助他人的技藝而持續專精,都是讓自己在未來能夠提高時間單價的關鍵,而這些能量的形成,不必被限制在朝九晚五或任何形式的固定工作時間(型態)中,就能讓時間的有效利用更富彈性,而隨著技藝存熟、獨特性提升的過程,就有可能獲取更高的時間單價,幫自己創造更多的工作產值。

 

  • 零工經濟、複業化及具專屬價值的「親自服務」是職涯規劃的另一種選擇

國外有開始用所謂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來形容這樣的轉變,其實,台灣的經濟發展及許多家庭的第一桶金也就是這樣產生的,那就是50、60年代的「家庭代工」,家家戶戶利用家庭照護之於的閒暇時間及可用人力,不分晝夜的在可運用的時間中創造收入、改善經濟,甚至因此而讓技藝嫻熟的人,轉換成「家庭即工廠」的模式,開啟了台灣的中小企業經濟奇蹟。這一切並不遙遠,前面所述的一些單親婦女,利用一支手機或一台筆電,在家照顧孩童的同時還進行網紅、網拍或是團購的商業模式,不就是類似的雛型嗎?

 

 

因此,不管是在業中或是待業中現代人,在面對整體經濟結構及職場型態的洗盤過程中,應該都要嘗試降低對於傳統組織所提供工作型態的依賴,才能避開低薪或失業的陷阱,要想辦法找到第二專長、興趣或是旁人有需求的技藝,開始利用閒餘的時間(或空間)開始從事可能的「副業」來創造新的價值(產值),除了在「正規」工作之餘找到別的管道增加收入之外,更可以透過時間的淬鍊讓自己的相關能力專門化。甚至經濟成長及薪資長期停滯的日本社會,近來更提出了「複業化」的觀念,鼓勵待業或低薪一族,能夠同時從事多種有價值的服務,即使單一服務的收入不高,這些具專屬價值的「親自服務」(in-person service)被取代性低,只要有效利用時間、場域多提供幾種服務(或對象),就能穩定的獲取足夠的收入來家活口。

「要在生活中工作,不要在工作中生活」,聽起來像是烏托邦的口號,但是在面對全球化、資訊化、老人化所產生的低薪化、高失業率的不可逆風潮中,讓每個人善用自己的時間規劃,來兼顧照護養育及創造收入;積極投入自己的專長、興趣,來提高服務價值提升時間單價,提供更多專屬、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或許是值得大家在思考未來職涯規劃時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