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營養,從我的餐盤做起
臺安醫院營養師 蔡曉蓉
隨著時代的變遷,醫學研究的進展,讓我們更清楚了解生活中存在著各種『病毒』的風險,從最常聽到的流感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等…,以至目前全球性的災難代表『武漢肺炎-冠狀病毒』,預防勝於治療,因而提升健康意識及自我防疫的觀念是眼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病毒的威脅,在於尚無特效藥可直接治療,以及當人體的自我防禦能力降低時,就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讓我們來了解,提升免疫的營養應如何從每日的飲食做起?
認識免疫力與抵抗力
- 免疫力是人體自我的防禦機制,當有病原體侵入時,為了消滅病原體而啟動防禦系統;當成功抵抗後,也產生了「免疫記憶力」,往後若相同病原體再度入侵時,免疫記憶力就會辨識這個病原,進而產生所謂的抵抗力,又稱為「抗體」
均衡飲食是維持免疫力的基礎
- 足夠的營養素: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式,其中要避免營養素的缺乏,均衡飲食會是最好的實現方法。所謂的均衡飲食,可參考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圖一),認識六大類食物,並於每天多樣化地攝取這六大類的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要避免只攝取某一類食物:(例如:只吃豆魚蛋肉類,只有高蛋白質,而不吃澱粉),或常吃加工食品不含新鮮蔬果來源,以及常常吃同一種食物,但用不同烹調方式或調味;這些都不算是食物多樣化。
- 每天建議吃的食物種類要有15種以上:尤其選擇多樣化的蔬果,才能確保獲得充分的必需營養素(如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但並不包括零食、糖果、飲料等較不健康的食品
(圖一) 衛福部國健署,2018
影響免疫力的因素:
- 攝取足夠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白血球(抵抗外來病菌)和抗體的主要成分,嚴重缺乏會使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球數目大減,造成免疫機能下降。營養不良及不均衡時,整體免疫系統會衰弱,肺和消化道黏膜變薄,抗體減少,增加病原體入侵成功的機率。
- 減少身體中發炎反應:發炎反應容易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如下:
- 維持腸道健康:體內的免疫軍隊大多配置在腸道,須具備將病原體的情報傳輸給全身的防護網,因而腸道是體內抵抗外來微生物及病原體的關鍵屏障,黏膜層增厚,可以提升人體抵抗外源微生物入侵的能力,減少發炎可能性。高纖食物促進「益生菌」生長,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雜糧類,這類食物就稱為「益菌生」,可以豐富腸道菌組成、使腸道黏膜層增厚。
- 影響益生菌&益菌生的食物 (特別以葷食及素食來做比較)
加強抵抗力的營養素
- 植化素與多酚 :影響人體基因調節,增強身體抗病力,降低發炎反應。 來源:多色蔬果(蕃茄、蘋果、葡萄、茄子、奇異果、紅黃椒…等)
- 維生素E:體內重要的抗氧化劑,保護細胞膜完整,促進產生抗體
來源:植物油、堅果種子類、小麥胚芽、黑白芝麻、黑豆、黃豆。
- 維生素A:構成黏膜及上皮組織的重要營養素,有利防護病菌侵入;然而直接攝取脂溶性維生素A容易有過量造成毒性的可能性,建議可攝取維生素A的前驅物「β胡蘿蔔素」,
其來源豐富的食物如:深綠、橘紅和深黃色蔬果,胡蘿蔔、甘薯、南瓜、紅辣椒、柑橘類、芒果、木瓜、鳳梨。
- 維生素C:增加白血球吞噬細菌的能力,提升胸腺及淋巴球的功能 ,
來源:芭樂、奇異果、木瓜、草莓、彩椒、花椰菜、苦瓜、羽衣甘藍等。
- 硒:與維生素E一起作用,清除自由基,
來源:大蒜、全榖類、魚類、蛋等。
- 鋅:參與免疫細胞的訊息傳遞、細胞免疫反應,
來源:牡蠣、小麥胚芽、南瓜子、乾香菇、肉類…等。
認識我的餐盤
了解所有有利或有害身體免疫力及抵抗力的營養素後,讓我們把這些好的食物都落實在每日飲食。建議依照衛福部國建署所推出的「我的餐盤」,牢記六口訣(圖二),可依自己食量多少做比例調整及餐量分配,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落實每日的食物來源平均挑選於六大類食物中。
均衡飲食以外,也應有充足的睡眠及適度的運動,三管齊下構築良好抵抗力。
參考資料:
- Glen Davison, BSc, MSc, PhD, Corinna Kehaya, BSc, and Arwel Wyn Jones, BSc, PhD. Nutritional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Immunity.Am J of Lifestyle Medicine 2016:10
- Fengmei Zhu, Bin Du & Baojun Xu.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phytochemicals from fruits, vegetables, and food legumes: A review. 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18:58(8):1260-1270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的餐盤手冊
留言